谷物,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替代的主食。無論是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的“五谷為養”,還是現代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提倡的“谷物為主”,都強調了谷物在膳食中的基石地位。
不同谷物有哪些營養差別?一張“谷物營養成分表”為你解答。

綜上,每100克食物(可食用部分)中:
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有:黑大麥>大麥>蕎麥
鈣含量較高的是:青稞>大麥>燕麥
磷含量較高的是:青稞>黑大麥>大麥
鉀含量較高的是:青稞>蕎麥>燕麥
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是:薏米
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是:燕麥
能量較高的是:小米和薏米
不同人群有個最佳谷物攝入量
按照全谷物和精制谷物的區分方法,多吃全谷物更好。全谷物是指完整、碾碎、破碎或壓片的穎果,全谷物食品如玉米、大麥等,能夠最大限度地保全谷物中的營養,屬于健康食品,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功效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議,在輕身體活動水平下,各年齡段人群谷類每天或每周建議攝入量如下:
注:g/d代表克/天
谷物、雜糧、粗糧有何區別?
很多人容易混淆全谷物、雜糧、粗糧的概念,其實大部分粗糧都屬于全谷,比如小米、大黃米、各種糙米(包括普通糙米、黑米、紫米)、小麥粒等,也包括已經磨成粉或壓扁壓碎的糧食,比如燕麥片、全麥粉。
不過,有些粗糧并不屬于全谷。比如玉米碎,它是粗糧,因為其中的玉米胚已經去掉,玉米種子表面的那層種皮也去掉了。
還有一些食品雖然不屬于谷物,但是也可以當糧食吃,沒有經過精磨,稱為雜糧,比如紅小豆、綠豆、蕓豆等。